台灣台南|安平|食記|隱藏在老街裡的白色玻璃屋 沐Moveforward 南洋料理

自我進修|中英口譯八堂課 深入了解口譯的真實樣貌


中翻英,英翻中,不單只是語言的轉換,
更需要眼耳舌身意全神貫注,才能成就圓滿
口譯,是人類多工處理的極致體現。

第一堂課相見歡

上完課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Grace的中英口譯八堂課雖不長,但也不短。長到懷疑人生,覺得每週五晚上都被榨乾,卻又短到意猶未盡,想繼續這樣紮實學習下去。

最初報名時其實有些忐忑,畢竟工作上完全用不到英文,最後一次認真準備多益也已經是畢業那年的事了(不想認真算是幾年~哈哈哈)。但喜歡語言學習的我,心裡始終有個國際交流夢,從第一份新聞編譯工作離開後,進到現在的公司協助執行英語節目專案,專案結束後沒有英文的這幾年裡,也還是陸續報名了文化大學推廣部的翻譯課程,並在工作之餘參加英文演講社團。

第一次上課時的心情很複雜,發現同學都超級優秀讓我有點自慚形穢。不過同時也覺得很興奮,能有機會認識這麼多來自不同領域的朋友,一起討論、學習,真的是很難能可貴的經驗。而且更重要的是,Grace老師、運營師桌子和同學都很認真並樂意分享各種經驗和資源。透過實際演練互相給回饋、討論,每個禮拜都在緊張又開心的氣氛下度過~
最後一堂課大家簡單的心得分享


一、氣力分配:全都要等於全都不要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部都要。」這句話聽著雖是挺霸氣,也跟得上時下潮流,但仔細想想,如果全都要,該花費多少時間和金錢呢?自己真的有辦法全都100%要嗎?會不會反而囫圇吞棗,甚至更殘酷的,也許只是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決策能力而放棄了思考。

做口譯時,除了耳朵聽、眼睛看、手裡記還要嘴巴說,才能達到幾近即時的同步翻譯,在這樣一心多用的情況下,氣力分配尤其重要。哪些資訊該記或不用記,該特別說明或放水流,每個人能分配的專注力都是固定的,當側重於處理某個特定部分時,能放在另一部分的專注力自然就會減少。事先收集資料、模擬實際情境,並思考一套自己用起來順手的資訊處理模式,才不會顧此失彼。

二、語言的重量:換位思考的國際溝通
除了學習方法與口譯技巧本身,其中印象很深刻的是要注意語言的輕重,也就是細微之處(nuance):語言中雖然有很多同義字或類義字,但實際使用時卻會帶給人不同的感受。比如提到身心障礙人士,handicapped (殘障的)和crippled(跛腳的)都含有歧視意味,應該避免使用,盡量改用比較和緩的 disabled (失能的),或 physically challenged (生理方面受到挑戰的)以示尊重。換成中文也一樣,同樣提到farmer,有農人、農民、農夫、農友等不同說法,要依據當下情境與場合選用合適的字詞。

翻譯不單是語言的轉換,更是需要換位思考的國際溝通。剛好前陣子籌備社團活動與日本人聯繫時,也遇上了類似的事情。由於語言差異,雙方溝通時都用英文信件往返。原本由兩方窗口聯繫並轉達資訊,一切進行地很順利,不過日本方面剛好有一位講者很主動直接來信聯繫,起初很驚喜對方如此積極,但往返兩三封信後,卻因為彼此在suggestion一詞在語意理解上的落差,引發了對方的不愉快。幸好最後經大家討論,請會長協助說明後消除誤會,整場活動總算圓滿落幕。透過這次事件,更讓我深深體會到用字遣詞的重要。

三、活在當下:專注打好眼前的這顆球
最後一堂課模擬實戰,老師邀請到了曾為馬英九總統口譯的Betty老師擔任講座,當下真的是繃緊神經就怕漏了什麼(雖然還是漏了哈哈哈),但隨著自己越投入,似乎也越不緊張,或者說根本無暇顧及是否緊張,有一種很奇妙又很滿足的感覺,用專業一點的說法是一種近乎心流的體驗,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活在當下吧。

能夠全神貫注地做一件事,是一種很令人著迷的感覺,而這種感覺不只出現在口譯,也在畫畫、在寫作、在品嚐美食,在生活中各式各樣能讓自己閃閃發光的事物裡。
模擬口譯挑戰結束,大家臉上忍不住的笑意

很喜歡泰戈爾的詩句:「如果因為錯過太陽而流淚,你也將錯過群星。(If you shed tears when you miss the sun, you also miss the stars.)」雖然就自然經驗上來說,即便是因為錯過了夕陽而哭泣,應該也是還來得及看到星星(當然你得在光害少一點的地方),但詩嘛!講究的是意境,意思能傳達到就好,說太明白就不美啦~

八週課程下來,不敢說自己多麼懂口譯,但確實是更深入理解口譯的運作,以及先備知識與口譯技巧的重要,當然還有神隊友的重要(感謝課堂上的所有神隊友們XD) 課程結束的現在,先稍微休息一下,站穩腳步,調整節奏,新的旅程正要開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