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台南|安平|食記|隱藏在老街裡的白色玻璃屋 沐Moveforward 南洋料理

台灣台南|後壁|中西合璧紮根信仰 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

形式都是外在,只要心中有神,最終意義都是一樣的。
原來天主教比想像中開明,透過本地化讓信仰真正紮根。

沿著通往菁寮老街的南82線幹道向前走,一片綠油油的田野間,竟佇立著一座銀色的金字塔型建築:這是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

由曾榮獲「普立茲克獎」(被稱為建築界諾貝爾獎)的德國建築師波姆(Gottfried Bohm)所設計,吸引許多建築愛好者慕名而來。有趣的是,波姆本人從未踏足台南的土地,當初因著與第一位來此地傳教的德國方濟各會會士楊森神父熟識,才免費繪製了天主堂的藍圖。這份藍圖千里迢迢送來到菁寮,先是透過翻譯將德文譯為中文,再由台灣設計師和菁寮居民接手,揉合福爾摩沙的特色,以當時較易取得的木材和鋁做為主要建材,在1960年打造出這座別具特色的教堂。
天主堂的金字塔的外型十分醒目,塔頂以鴿子、雞、十字架和皇冠做為裝飾,
象徵著聖神、聖父和聖子的宗教意涵

教堂本體往外延伸出一座聖洗小堂,用以舉行復活節時的慶祝會以及受洗儀式。
聖洗小堂
受洗用的水

教堂外牆上的主教圖案馬賽克,則是為了紀念協助出資興建教堂的德國愛森教區,由來自台東的瑞士神父巧手拼貼而成。

雖說是天主堂,裡頭可是有著中西合璧的特色呢!欣賞完醒目的金字塔外觀,接下來就準備進入內部啦~

踏入聖堂前,正門口有座石頭砌成的方型聖水池,裡頭盛著經神父祝聖過的水。信友們沾聖水後,手畫十字,帶著天主的祝福和庇佑走進平安喜樂之地。通常聖水池會在走道旁一角,略呈橢圓,有點像是洗手台的樣子。而聖十字架天主堂的聖水池直接放在正門,方方正正的設計也是相對特別之處。
聖水池

繼續往前走,就來到了天主教堂最核心的空間祭台,也就是聖所。聖所呈八角形,因為耶穌歷經七天受難死亡,然後復活,所以「八」代表耶穌復活,象徵圓滿的生命。神父會在這裡帶著信友們舉行彌撒,表達祈求、感恩並奉獻禮品。
祭台(聖所)
建築物四方有許多窗戶,採光佳,
比較偏向哥德式的天主堂設計風格

不過仔細一看,祭台上竟然擺著廟裡拜拜會看到的香爐,一旁還有佛教常見的蒲團和缽、甚至還有祖先牌位?

原來天主教從最一開始發跡時,就非常重視本地化,他們深信只要心中把耶穌奉為神來敬拜,即便表達敬意的方式不一,實質意義並無不同。無論是香爐、提爐、線香、祭祖壇或佛教跪拜,只要心中有神,外在形式也就不那麼重要了。所以天主堂來到菁寮,也納入當地宗教習俗,形成中西合璧的特色,讓信仰真正紮根。
天主教提爐使用方法

教堂裡除了聖所、聖水池外,還有座擺放著聖體龕聖體小堂,是其中最為神聖的空間。週日舉行彌撒後,大家會分食麵餅和葡萄酒,剩下的麵餅則放進聖體櫃,分送給無法前來的人,希望他們也能得到神的恩典。
據說聖體龕上方的金屬十字架中,鑲嵌了當年釘死耶穌的十字木架的碎片,
這也是聖十字架天主堂名稱的由來。

另外在教堂右前方還有一個文物展示廳,介紹這座教堂的歷史和相關文物~
最初在天主堂頂的十字架,被雷擊重而掉落。
上方長長的那一根就是避雷針

**
這次因為工作關係,有機會在神父的帶領下來到平常無法進入的屋頂上,好興奮呀!
建築最初的窗戶設計,紅色的木框嵌上一片片玻璃,
每片玻璃的紋路都不一樣呢


神父在屋頂上解說,塔頂的皇冠象徵著耶穌是君王

往大屋頂的方向走,會發現低矮的天花板裡隱藏著一個小門,可以進入屋頂的內部,是早期建造天主堂時供日後修繕的通道。
爬上垂直的小梯,就進到屋頂裡來啦。可以發現當時的木製結構很堅固,至今仍支撐著塔頂。木頭材質應是檜木,還能聞到淡淡香氣~
當然,這裡還只是入口,真要想到尖塔的頂端,得爬上這麼一段長長的階梯。這段階梯好長、好高、也沒有其他扶手,看到這個景象大家著實默默倒抽了一口氣。
神父身手矯健,一馬當先輕輕鬆鬆往上爬

錯過這次機會,以後大概也不會有第二次了吧,不跟著上去著實可惜,但想到車禍後的腳傷尚未完全復原,擔心自己一不留神踩空,或是上得去卻下不來,經過一番天人交戰,終究打消了攀爬的念頭。據說塔頂空間容納2到3人就是極限,上去可以看到頂部裝飾以及整片田野風光。因為主要供修繕用,加上安全性問題,這裡並不對外開放。神父已經找團隊拍攝,未來相關照片應該會陸續公開,讓大家好好欣賞內部結構。

在台灣,基督教信仰比較常見,這還是我第一次這麼仔細了解天主教。除了基礎教義,還有建築歷史,甚至到塔頂小探險,特別感謝呂天恩神父為我們詳細解說~

目前天主堂開放假日入內參觀,每週日8:30也有主日彌撒,神父很歡迎各地信友們前來參加。教堂內部可拍照,但也請尊重宗教信仰規範,不要喧嘩嬉鬧哦! 


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
▸時間|六、日&國定假日 10:00-16:30 (週日8:30 主日彌撒) 
▸地址|台南市後壁區墨林里菁寮294之1號
▸電話|06-636188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