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世界是一個舞台,世間男女都只是演員
肖像畫激發我們對人物生活和身分的好奇心
體現不同時代精神,也為一張張臉孔留下見證
鏡中之我也可以是肖像藝術的一種展現 |
前言
大學時代就很喜歡參加展覽,但實際把看展覽排進生活裡,卻是這幾年才開始的事。無論是商業、美食、文藝甚至是遊戲類,透過不同主題的展示,可以讓參加者更進一步了解展覽主題,包含知識上的啟發、關係的建立以及美感的培養。不過對於這次奇美博物館舉辦的特展《時代的臉孔》,其實我一開始並沒有很大的興趣。雖然從小就熱愛畫畫,但多半取材自日本動畫,西洋繪畫只能依靠中學時代的記憶,更遑論在肖像畫這方面可說是一知半解。提到肖像畫,就想到梵谷的自畫像和國文課本的作者介紹,其他就覺得不過是手繪版大頭照,平常並沒有想深入探究的欲望。剛好前陣子朋友約買早鳥票,想著已經好一陣子沒到奇美博物館逛逛,就乾脆藉這個機會來了解一下肖像畫,順便多多認識近現代重要的人物。
《時代的臉孔》特展 |
展覽最後一定要有的展售區 |
展覽介紹&特色
《時代的臉孔:從莎士比亞到紅髮艾德》是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成立160多年來第一次典藏精選的世界巡迴展。因為館舍修繕,讓眾多國寶級作品第一次離開英國展出,稀珍程度被譽為「一生僅有一次遇上的機會」。這個形容聽起來有點誇張,但一般去英國旅行,應該很少人會特地把肖像藝廊放進行程,所以也算是一生一次吧~哈哈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擁有的肖像典藏象徵五百多年的英國歷史,藏品媒材和風格從原本的雕塑和繪畫擴大到攝影和新媒體,也開始委託肖像畫創作。就本質而言,肖像博物館就是一座關於人的博物館,擁有充滿故事與思想的典藏。
這次的展品涵蓋肖像藝廊70多件作品,加上奇美博物館部分館藏,串起超越五個世紀的肖像畫經典。其中很特別的一點是,策展打破傳統的時間序排列,改以六個主題呈現:自畫像、名氣與聲望、身分與認同、愛與失落、權力與力量、開創與革新。透過這些作品的人物身分和成就等命題,讓觀者得以深入探索畫像人物和作畫者生平,並思考身分認同等普世議題。
參觀心得
肖像畫這種藝術形式,始終深入研究人類的生活體驗,即使攝影及新媒體領域快速發展,也沒有偏離這個核心。在各式藝術種類中,肖像畫的特徵是一種「與另一個人相遇的感覺」,通過藝術家的中介,激發我們對肖像人物生活和身分的好奇心。欣賞肖像作品時,總是會在腦中尋找肖像人物相關的資訊。首先會問「這是誰」,再來會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呈現呢」、「他和畫家的關係是什麼」、 「作品裡有哪些細節」或是「這幅畫跟其他的作品有怎樣的關聯」等等。
來到展場入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度達一整面牆的紅髮艾德肖像畫。一把木吉他和牛仔褲,無論是情歌或饒舌都難不倒他,以一頭凌亂紅髮為招牌的英國歌手紅髮艾德,是現代音樂歌壇的重量級人物。
平時宣傳照上總是帶著靦腆微笑的他,在這幅肖像畫裡卻微微蹙著眉頭,有著少見的嚴肅感。據說作者是抱著畫出「與平時不同的艾德」的心情來作畫,希望呈現艾德認真專注的一面。不過就我而言,還是比較喜歡帶著笑容的鄰家大男孩形象的艾德啦!如果還不認識艾德的話,推薦收聽Shape of You和Afterglow兩首歌,相信會讓你喜歡上他~
展場入口處的紅髮艾德 |
亨利八世最為人知名的莫過於為愛掀起英國宗教改革,以前上歷史課,覺得他能獨排眾議追求自由戀愛很厲害,同時也覺得他身邊的女性處境可憐XD 據說他本人其實很矮小,為了呈現王者的風範,總是穿得很厚實,也要求畫師將他畫得比較高大。
進入展場後,會先看到這次所有展出作品的時間軸,讓大家對人物出現前後有個粗略的概念,也可以藉這個機會先物色幾幅感興趣的作品,等一下在六大主題中尋找並好好欣賞。
展出作品時間軸 |
***
展區一 自畫像 self-portrait
自畫像是藝術家展現和宣傳自己最好的方式,每個人呈現的角度和方式都不一樣。透過自畫像,可以讓人了解自己的作畫風格、特色以、性格及形象等等,方便客人做選擇。(畫家也是需要商業考量的XD)
17世紀英國肖像畫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一位就是查理一世時期的首席宮廷畫家安東尼‧范‧戴克爵士(Sir Anthony van Dyck)。 他英國肖像畫風從早期的僵硬呆版、細節繁瑣的正規畫法,轉向筆觸流暢的自然風格,使得人物栩栩如生。這樣的隨興優雅的畫風影響英國繪畫將近200年,一直到20世紀初都主導著英國肖像畫的發展。
畫框有象徵陽光的向日葵設計,代表國王查理一世對他的喜愛 |
這幅自畫像呈現的是作畫中的姿態,手臂線條暗示他抬起手,正要將顏料塗到畫布上。上衣大範圍迅速處理手法,臉部完成度卻很高,尤其頭髮和鬍子相當細膩,據說甚至影響了超現實主義藝術家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的鬍子。但實際怎麼影響我其實不是很確定,也許一開始有點像,不過眾所周知,達利後來走上了擺弄鬍子的奔放道路~~
這張達利感覺挺帥氣(圖片取自資訊咖) |
開始擺弄鬍子的達利(圖片取自資訊咖) |
要說生動,我想皇家藝術學院第一任院長喬書亞‧雷諾茲爵士(Sir Joshua Reynolds)的這幅自畫像應該更為貼切。雷諾茲爵士是18世紀英國頂尖的肖像畫家,他畫了很多自畫像,這一幅描繪的是自己工作的樣子:衣著鬆垮,有著畫布、調色盤、畫筆等專業作畫工具。可以從中看出他對自身才華的信心,其中遮眉遠望的姿勢表明對未來的雄心壯志。
欽佩被譽為光影魔術師的荷蘭畫家林布蘭,在自畫像中特別用了明暗技法 |
不過這次展出的自畫像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英國當代藝術家葛瑞森‧佩里(Grayson Perry)的自畫像。跳脫傳統以人物為主題的自畫像,佩里別出心裁畫了一張地圖肖像,裡面是他經歷過的重要風景。
佩里說:「這座城市因它座落的環境而生成,自我的本質猶如一座有圍牆的城市,我身處其中,吸收周遭環境給我的影響與想法。」一個人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樣子,與生活經驗密不可分。人生經歷很多,要選擇呈現哪些、呈現出多少,用怎麼樣的視角呈現,種種選擇就是個人價值觀的展現。透過地圖的方式將人生攤開來,觀者可以從自己喜歡的角度去欣賞、詮釋,真的非常有創意且充滿巧思。可惜畫作本身禁止拍攝,只好拿展場時間軸的照片來頂一下,強烈建議到現場仔細欣賞。
最喜歡佩里的這幅自畫像 |
雖說這幅作品已經是自畫像了,但畢竟比較抽象,激起了我尋找佩里本人照片的興趣(該不會是其實是佩里的計謀XDD)。一查才發現,佩里比我想像地更為特出,創作以陶藝、刺繡、版畫等形式為主,蘊含著對當代藝術圈的觀察、社會偏見和弱勢議題等,不但是倫敦藝術大學校長,還是一位有著男兒身和少女心的斜槓藝術家,同時身兼作家和廣播節目主持人。他的第二身份是克萊兒(Claire),擁有一頭金髮、身穿色彩繽紛的女裝,大膽又前衛。
男兒身的佩里(圖片取自iFuun.com) |
少女心的佩里(圖片取自iFuun.com) |
展區二 名氣與聲望 fame
這個展區有很多是課本上會出現的人物,比如英國文豪莎士比亞、物理學家牛頓、提出演化論的達爾文、英國作家狄更斯等等。英國國家肖像創立時便設定為一座名人堂,肖像人物所代表的意義優先於作品的藝術價值或藝術家知名度,所以第一件收藏的肖像畫不是君王或貴族,而是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因為他賴以成名的是出色才華而非繼承而來的地位。以前讀過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和喜劇,對他並不陌生,但這還是第一次這麼仔細觀察他的長相:橢圓臉、落腮鬍、高髮線,左耳上還有一個金耳環!
耳環在古羅馬時是奴隸才會佩戴,後來演變成財富的象徵。電影中許多海盜戴耳環,是因為長期在海中漂泊不知身死何處,希望能有人協助安葬提供報酬之用。而莎士比亞的耳環,據說在同時代16、17世紀許多男性畫像有也會出現,在當時被認為是具有才華、智慧和創造力的一種流行。
**
除了幾位中學課本上出現的人物之外,也有一些以前沒聽過,但讓我印象深刻的人,比如英王查理二世的情婦妮爾格溫(Nell Gwyn)。
妮爾格溫出身英國內戰後的貧民窟,起先在劇院賣橘子、剝牡蠣維持生計,後來靠自己成為倫敦德魯里巷的喜劇演員,是最早登上英國公眾舞台的女演員之一,也是英王查理二世眾多情婦中最為人所知且最受歡迎的一位。
除了幾位中學課本上出現的人物之外,也有一些以前沒聽過,但讓我印象深刻的人,比如英王查理二世的情婦妮爾格溫(Nell Gwyn)。
妮爾格溫出身英國內戰後的貧民窟,起先在劇院賣橘子、剝牡蠣維持生計,後來靠自己成為倫敦德魯里巷的喜劇演員,是最早登上英國公眾舞台的女演員之一,也是英王查理二世眾多情婦中最為人所知且最受歡迎的一位。
出身貧寒的妮爾格溫非常善於營造公眾形象,和荷蘭藝術家西蒙維爾斯特合作了一系列性感肖像畫,用現代的話語來說就是情色寫真啦!畫中的他只穿內衣,肩膀赤裸且半露酥胸,利用自己國王情婦負面但響亮的名號引人注目。雖然這樣的做法或許會招致道德上的批評,但我覺得只要有本錢,不偷不搶,專注發展自己的優勢取得想要的成果,其實非常聰明勇敢,一點也不需要羞愧。
展區三 身分與認同 identity
身分與認同可說是人類永恆的追尋,「我是誰?」、「我要怎麼定義自己?」這樣的探問反覆出現在文學、電影、生活裡,貫穿著整個人類的歷史。肖像畫是畫中人物在現實世界中再現的方式,所以每一種形象都是畫中人關於身分與認同的不同呈現。世界文學經典《咆哮山莊》和《簡愛》創作者都是女性,勃朗特家的三姊妹都有文才,創作原是抒發心靈之用,後來為了負擔家計,協助弟弟勃蘭威爾走回正途才化名進入當時由男性主導的文藝圈,努力賺取稿費。
中間看起來像一道光的地方,原本是作畫者,也就是弟弟勃蘭威爾的畫像。但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勃蘭威爾把自己的畫像塗掉了。畫上的皺褶則是肖像畫後來被摺成方形放在雜物堆中,為了保存當時的樣貌,就不另做修復。
由左到右為安妮、艾蜜莉、夏綠蒂,弟弟勃蘭威爾作畫 |
性別議題在現代已經開放許多,但在以前社會卻不是如此包容開放。肖像藝廊收藏的第一幅跨性別肖像就是德翁騎士。
德翁騎士原是法國軍人和外交官,來到英國負責英法七年戰爭後的斡旋。後來因為涉及間諜醜聞被逐出法國,在1785年回到英國後,以女性身分公開活動,並成為一位職業西洋劍擊劍手。擊劍比賽時,德翁常穿著黑色服裝,佩戴法國騎士勳章。畫上的大型三色緞帶帽章代表他效忠革命後的法國政府,當時他正嘗試爭取法國國家退休金。
努力爭取自身權益德翁騎士 |
不過這個展區我最喜歡的,還是碧雅翠絲‧波特(Beatrix Potter)小姐。1901年從寫給孩子的一封書信開始,創造了家喻戶曉的可愛彼得兔插畫,接著陸續寫了23個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成為經典兒童文學作品。
雖然波特小姐以兒童作家身份享譽國際,他其實投入更多時間經營農場。這幅肖像畫是由鄰居德爾馬‧班納所繪製,這幅畫裡的他是受人敬重的綿羊育種師,也擔任農業博覽會的裁判。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畢生致力保存英國湖區(The Lake District)景觀文化,在這裡度過了大半生,過世後還將名下4000英畝的土地全數捐贈英國國民信託組織。
致力於自然保育的彼得兔作者波特小姐 |
既然阻止不了人們破壞自然,就乾脆買下這片風景自己來管理。波特小姐畫彼得兔做文創IP,賺錢後買下土地兼做保育,這樣的想法真的讓我大開眼界XDD
展區四 愛與失落 love and loss
愛是人類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存在,這個展區裡的肖像畫,展示了人們的愛與失落。歷史上歐洲王室婚姻協商時,往往會繪製肖像,就跟現代人相親要先看照片一樣。畫裡的伊麗莎白‧斯圖亞特公主青春洋溢,幾乎每一處都在宣傳財富、地位 、美貌,再再強調自己正值王室聯姻的適婚年齡。
伊麗莎白‧斯圖亞特公主的聯姻用肖像畫 |
愛與失落展區 |
展區五 權力與力量 power
肖像畫長久以來扮演權力者彰顯威信的重要角色。過去肖像畫強化畫中人物與觀者兼的社會階級差距,王室肖像更發展各種姿態、道具、象徵符號等以突顯人物的威嚴。雖然王權被新的社會結構取代,肖像傳遞權力的傳統還是不斷延續。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大權在握,比如發明全球資訊網(www)的提姆‧伯納斯‧李爵士(Sir Tim Berners-Lee),即使全世界因為他的發明而轉動,他的行為舉止卻甘於平凡,依舊內斂低調。擅長以「尋常人物」作為創作主題的尚恩‧亨利被這樣的精神所打動,便為提姆‧伯納斯‧李爵士創作了這座雕像:背著帶有筆電的皮革包四處行走,姿態輕鬆,尺寸小巧隨性。因為網路的力量已經賦予給了每一個人,而非這位網路先驅者的特權。
看起來就是路人的提姆‧伯納斯‧李爵士 |
未完成的肖像畫 |
展區六 開創與革新 innovation
隨著時代變遷,肖像畫在技法和媒材上也有不同呈現,攝影技術讓使用其他媒材的肖像藝術家獲得解放,不需要再糾結於創造精準逼真的肖像,而是可以發揮創意,拓展更多可能性。
下面這張是建築師札哈‧哈蒂爵士的線稿肖像。運用電腦軟體製作,呈現印刷作品的飽滿色彩,再用以千變萬化的色彩組合呈現,現場有許多不同色彩搭配輪播,想法創新但看久了會有點疲勞。
電腦數位風格呈現札哈‧哈蒂 |
代表著力與美的芭蕾舞者達西‧巴賽爾 |
運用色彩呈現足部的肌肉紋理 |
既然提到了創新,絕對不能錯過入口附近的這一幅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肖像。透過拍攝女王逾萬張照片,才製成3D立體效果的「全像攝影」(Holography)。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女王的眼光似乎都跟著觀者一起移動。
最後想分享一下這座雕塑,這是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先生的自塑像。許文龍先生八十幾歲才開始學雕塑,看到這個作品,讓人覺得人生還是充滿可能的,藝術本來就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幾歲開始都不嫌晚。
許文龍先生自塑像 |
**
雖然打破時間序,改以主題佈展的想法很特別,也能幫助觀者用另一種角度認識肖像人物。但這六大主題,我還是覺得有些模糊,比如身分與認同這一大類,幾乎涵蓋了所有的作品,畢竟肖像就是身份的代言人,看到後來有一點模糊不清,幾乎直接跳過六大分類,直接回歸畫作本身了。不過這只算是小瑕疵啦,畢竟畫作本身有很多值得探究的故事,而且還有我最喜歡的「動手畫」區域。
來畫一張肖像畫吧
動手畫肖像囉 |
欣賞完作品,也激起了創作欲(人真的是環境的動物XD)。博物館特別規劃這個小小肖像畫廊空間,讓想心癢癢的人可以拿起模板,畫一張自己喜歡的人物肖像。當然如果想要自由發揮,也完全沒有問題。牆上特地投影出佩里的地圖肖像,用短篇動畫的方式讓大家可以清楚看到每個細節,還貼心提供地圖肖像作畫的思考步驟,感覺來畫一張佩里式的地圖自畫像會很有趣!
大家都很認真畫畫 |
肖像模板在此,手殘黨不用擔心 |
連地圖肖像的思考步驟都列出來也太貼心 |
後記
肖像畫讓個人生平事蹟得以留存後世 |
肖像與身份的概念密不可分,肖像必定關係到畫中人物是誰或曾經是什麼身分,接著再透過畫面進一步延伸,投射出個人的價值觀與信念。一個人的身份認同感非常複雜、多元而且極度個人,洞察肖像人物的內在認同,並把它轉化傳出來,就是肖像藝術家的挑戰。
以前一直覺得肖像畫跟現代社群媒體的大頭照一樣,雖然用來代表一個人的形象但並不能呈現那個人的真實樣貌。這次實際接觸了肖像畫才發現,如果從反面去思考,這種藝術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實。肖像畫,或者說大頭照,固然是每個人想呈現給別人而精心設計過的形象,可以說是虛假,但在這一片虛假中仍隱藏著真實──也就是人們心底的渴望。這份渴望是最真實的,固然人們所追求的東西不一定能成為自己,但這種追求卻也無庸置疑體現了個人的思想與價值觀。
展售區販售肖像人物的相關作品 |
據說前陣子伊麗莎白女王過世時,這個提袋大熱賣 |
***
展覽資訊
《時代的臉孔:從莎士比亞到紅髮艾德》奇美博物館特展
▸時間:2022.8.27-2023.2.28
▸地點:台南市仁德區文華路二段66號
▸時間:2022.8.27-2023.2.28
▸地點:台南市仁德區文華路二段66號
留言
張貼留言